6至9月最佳。包頭春季多風,由于內蒙古沙塵暴影響越來越嚴重,不適宜旅行。深秋與冬季比較寒冷,草原已無綠色,也不是包頭旅游的好時節。
那達慕大會
在希拉穆仁草原,每年都要舉行盛大的草原那達慕活動,其中的賽馬、摔跤和射箭三項競技是蒙古族"男兒三藝"。在這里,游客既可以看到勇敢剽悍的草原健兒的精湛表演,也可以親自披掛上陣,大顯身手,一抒豪情。
自駕
從包頭自駕出發前往希拉穆仁草原一般要路過呼和浩特,然后到武川縣,然后再到希拉穆仁草原。
從呼和浩特到希拉穆仁草原約90公里,車程約1.5小時。從呼和浩特到草原修有旅游專線,路況比較好。
客車
也可乘坐本地旅游巴士或包車前往。具體價格需商議。
最佳旅游季節:每年的7-9月為旅游旺季,當地居民的收入主要靠旅游業,草原已經基本禁牧。
普會寺
座落在希拉穆仁河(召河)畔的普會寺,建成于清朝乾隆三十四年,是呼和浩特席力圖召六世活佛的避暑行宮。乾隆皇帝賜名為“普會寺”,匾額用滿、蒙、漢、藏四種文字書寫。普會寺建筑規模宏大,工藝精美,大雄寶殿的建筑格局與位于西藏的班禪行宮扎什倫布寺相似。有三座紅漆大門,有32根露明柱支撐的三層建筑“獨宮”,這種樣式的廟宇在內蒙古地區是獨一無二的。
古井
乾隆三十四年,普會寺建成的同年八月,六世活佛聚眾喇嘛觀天象,定方位,在大雄寶殿東南開鑿水井一眼。傳說井挖至三丈六尺時,井底東南、西南、正北方有三大金蛙伏臥,于是活佛下令停止挖井,召開法會念經祈禱。一夜之間井底涌出三眼清泉,流水清澈見底,甜爽可口,永提不敗。成井后,方圓幾十里外的牧民逢時過節,取水飲用,以消災除病。在兒女嫁娶時,以水洗面,又能求得神靈保佑,一生平安。文革期間,為保護水井,封井三十余年。如今開放,以供游人觀賞飲用。
北魏長城遺址
北魏長城遺址在希拉穆仁鎮西北4公里處,遺跡清晰。北魏長城總長1000多公里,是北魏時期明元帝泰常八年修筑的,后人也稱其“泰常八年長城”。這條長城是北魏王朝為了御防柔然和契丹而修筑的,該長城主要分布于內蒙古中西部,它西起包頭市固陽縣,東至河北省赤城縣,具體走向是從赤城到張北,進入化德,經商都、后旗、中旗、四子王旗進入我旗延伸到武川,最后終止于固陽。
紅格爾敖包
紅格爾敖包是烏蘭察布草原上最大的敖包。 敖包的歷史淵源于蒙古族從古到今崇拜山峰、泉水,不能隨便挖土、取石、拔草,保護草地的原貌。歷史上蒙古各部又為紀念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英雄們而用石頭壘成的石堆,也是天葬英靈的地方。敖包里一般存放英雄的遺物。敖包又是草原人們祭天求雨的祭壇,也是駝路的路標。佛教傳入后,祭奠活動和宗教活動結合起來,使它在原有祭奠內容上增添了不少宗教色彩。牧人莊嚴的祭敖包活動,是祈盼平安、風調雨順和牛羊肥壯。這時,一般都要在敖包山下舉辦那達慕活動。
